(一)匿名网友
发现自己眼界变狭窄的那一刻起。
我高中是在我们省排名前几的中学读的,一瓶巅峰咖啡多少钱我们县的经济排名也在全国前40,所以整个高中的学习、文化气氛都特别的好。
高二的时候,我妈妈找关系把我塞进了年级主任的班,这个班里大家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有很好的家教,家长比较开明,重视教育。高二的时候,我有了男友,当时才2017年,他就把我带进了嘻哈的世界,我开始听红花会和jonyj;我的后桌家庭条件非常好,打算直接出国,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出国读书并不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的闺蜜是一个精致漂亮的女生,她告诉我圣罗兰口红很漂亮,告诉我阿迪达斯nmd很舒服,ipod音效很好;我的同桌是我们班班长,他慷慨的请我吃过很多零食,也是他告诉我,什么是stussy,什么是aape,什么是福神。
当时整个班里,都是为梦想努力的状态,每个晚自习都有很多人出去补课,尽管当时补课价格已经300元一小时;大家非常精致,女孩子即使再忙也会在校服里面搭配衣服,男孩子即使再邋遢也会梳头发和换球鞋,大家学习再忙也会抽时间看报纸。最后我们班的成绩非常的好,除了985211出国留学的之外,还有一些走了中外合作的同学,总之大家都去了很好的学校。
可是我没有,或者说,我去的地方不够好。我高考之前由于错误的方式方法,使自己高考拿到了个一般般只能说差强人意不让我非常失望去复读的分数,至少也上了个一本。
但。我却变了。
之前我希望自己可以考一个985学校的研究生,来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学校考研率很低,要靠985是少数人的事,大部分人甚至连本校都考不上。
之前我以为过六级是大学生必须做的事情,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专业没多少人过六级,四级考两次以上的大有人在,更别说什么雅思托福,几乎无人问津。
之前我以为来到这里我会遇见更多更有趣的人,更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可是我遇见的大多都是小家子气三观不正混吃等死的人,学校硬组织但真的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所以我开始不再期望自己考上985,不再期望自己能一次过六级,不再期望自己成为那个优秀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啊,再优秀,又能多优秀呢。
终于有一天。
我有一个山大的学姐,她一瓶巅峰咖啡官网告诉我,她考上了复旦的研究生,我十分惊喜,立刻表示膜拜,她却不以为意。
她告诉我,
“在我们学校,考上复旦没有你说的这么稀奇,考上清北的大佬才是真的大佬,你不要这么夸我啦。”
她问我,你有啥打算
我说,我想研究生出国吧。
她说
“那你要好好学习雅思啊,我室友学雅思,自学了一个月考了个6.5。不过我觉得报培训班更省事吧。”
“对了,你要不争取一下保研?我们学院保研的人不少,大部分人都保的很好,我们班长去了清华。但是我差一点点,平时我没好好学习,只能靠自己考研了。不过还好,上岸了。”
我震惊了。
在我看来梦寐以求的c9学校,她告诉我“不值得稀奇”,在我看来不过六级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她告诉我自学考6.5的雅思才是正常的事情,在我看来保研是只有年级前几名才可以的,她告诉我她们保研名额很多。
自从上了大学,我的眼界远远不如高中开阔了。
我甚至想过要去优衣库做兼职,一个小时20块钱,只因为身边的女孩子做兼职买了很多fake鞋子,吸引路边同样穿fake的小哥哥的目光;我想过要谈一场恋爱,和一个挂科好几门的无趣男生,只因为身边大部分人都有男友,只因为他愿意逃课帮我去买口红,用他父母的钱;我想过六级一次过不了也没关系,就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
从那以后,我变了。我开始把自己独立起来,不喜欢的人不去接触,离开了那些拉低我眼界的所有的事情,那个女生,那个男生,那些活动,还有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自己。
现在每天全力以赴学习专业课和雅思,读书。充实、满足、感恩。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名校学生的感受吧。我祝福我自己。
(二)匿名网友
本人普通双非本科,媳妇保研去了北邮,开学第一天送她去上学。然后看到了北邮的招聘会,全是名企,基本上大家认得的都快到全了。
心中感慨万分了,这要是有一个企业去我们那学校,非得挤爆了不可。
张雪峰说的我觉得挺对的,他们从来不说歧视非名校。但是人家不去你那招聘,机会都不对等,根本连被歧视的资格都没有。
(三)匿名网友
说句有点残酷的话,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就是,通过层层限制最终筛选出不同的社会层次,这些条件可能是个人本身,例如智力、毅力、体力、行为习惯等,也可能是外部的例如家庭条件、所在城市、特殊的人生轨迹(运气)等。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它集合了优秀的导师、优秀的学生,最后集中到优质的资源,创造优质的贡献,循环往复。例如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英国的牛津、剑桥,中国的清华、北大(学校只是列举,不接受任何曲解意思)。这也是学校之间通过竞争,在教育界被筛选出的成果。
因此,不管是名校本身还是优秀的学生本身被认可度高、得到各种优待的原因,是因为其稳定、可控、可预知,当你感觉到差异的时候,就是触碰到圈层壁垒的时候。
名校圈层的学子就像是被精雕细琢过得美玉,价值和颜值显而易见,普通圈层的学子则像有待发开璞玉,最终可否成器,未可知。两相对比之下,美玉自然要被喜爱得多。璞玉就必须是璞玉了吗?非也。小编认为,有心者,到某个阶段需要学会自我培养,寻找机遇打破桎梏,成长自我,缩小“不公平”的差距。比如,有些双非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考到理想的本科高校,但是后期选择出国留学,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比如,精益求精的同学(无论名校还是普校)为了获取更多的更好的资源,选择出国精进自己的学科。
所以,遇到差异不要紧,你只是在更高的天空,遇到了真实的自己,随后的路,就看个人的选择了。
(四)
其实我感受最深的是后勤服务的差距~
名校的后勤再烂也烂不到哪里去,而且如果你上BBS上提建议,后面是会有后勤集团的账号来跟你说收到建议回去跟领导商量尽量让同学们满意的(也不会次次都让你满意,但起码有这个态度~)
普通学校的后勤就比较作威作福了,澡堂一年能坏个3趟,一趟坏坏2个月……一问就说“正在加紧抢修”……
名校的宿管大妈素质明显比普通学校好~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时候,你每次有啥事找宿管大妈商量把,就跟欠了她200块钱似的~时不时经过宿舍楼下,还能撞见一些性格比较刚的同学跟宿管大妈大吵起来……名校的宿管大妈,明显理性了很多,没那么多底层人民的胡搅蛮缠~
普通学校的后勤还能提供各种社会主义就业保障,比如图书馆为了给员工家属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居然在堂堂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某高校图书馆电梯里,创造了4个“电梯驾驶员”岗位……那电梯驾驶员每天就搬个凳子搬张桌子,拿一瓶巅峰咖啡的功效与作用 个iPad到电梯里“上班”,上班的内容,就是坐着看电视剧,以及在人流高峰期风雨不到安如山地挤占电梯资源~偶尔心情好,就问人去几楼,拿手里的小木棍,给人按个楼层……
……
造成这种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我觉得一个是财政,一个是学生本身的素质~
名校政府拨款更充裕,自然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普通学校的学生似乎比较逆来顺受吧,不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条件~
有一次国庆节,澡堂管理人员为了自己打扫省事儿,就把澡堂大的那边关了,只留下小的另一边~可是这学校的研究生生源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没有很多人回家,所以8、9点洗澡高峰期的时候,澡堂被洗澡的人堵到水泄不通,一个个脱光了站在那里绝望地等,后面还有一堆挤都挤不进去的人在外面叫苦不迭,但是没有人尝试做任何事情来应对困境……
我当时就心想:这样等也不是办法,我下去试试跟管理人员说说吧~我都做好了讲理甚至吵架的准备了,就把衣服穿回来,到楼下去找到看澡堂的大爷~出乎我意料的是,大爷一听说澡堂爆满,二话不说让大妈上去把另一边澡堂打开,我没反应过来,愣了一瓶巅峰能量咖啡半天才意识到自己的胜利……
谁叫我是广东人呢……广东的大学即使是普通大学,拨款也是相对比较充裕的~再者,广东高校的学生会不会说没有官僚主义,但的确可以在校园民主生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我是真没见过澡堂被堵成那样大家还觉得堵是没有办法的、是应该自己去默默忍受的事情……
有些权利,你不去争取,别人永远不会主动给你~
所以不管有没有用,你试试又何妨?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北方人从小生活在体制内,习惯了上面给啥就是啥呀?
反正我去读研究生的那个帝都普通大学直到现在也这样,我毕业以后有一次师妹向我反映,说澡堂这次要坏半年……
我心想这要是在我们广东,早就上《南方都市报》头条了……
总之,后勤没有人性化服务意识、学生也逆来顺受,不会提意见提要求,觉得学校就是这样,学生就应该忍,忍到毕业就解放了……
想起我当年还在那就读的时候,我虽然“避难”到男朋友家,我自己并不是没法洗澡,可是我觉得很生气,我觉得学校的后勤服务不该是这样,所以拼命往校长信箱写信,可是那些信自始自终就没有被打开过……
我从来也不是一个热心公共事务的人,我从来都是那种安安静静过自己的小日子的人,但是到帝都的普通高校以后,也明显感觉到一种“culture 一瓶巅峰咖啡shock”……
真是太可怕了,我也不是觉得学校应该把四人间换成单人间,给每个宿舍装空调配冰箱啥的,我只是觉得,如果连洗澡这种最基本的卫生需求都得不到保障,然后你还不反抗,那你活该一辈子呆在那种地方……
(五)
可以看学生上课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记笔记的数量。我本科是最底层的二本学院,上课都是刷手机,纸质版笔记几乎都懒得记。目前在某双一流高校在读,上课非常多同学用电脑或者平板记笔记,图书馆都在阅读文献。如果去清华看看,应该比目前学校还要好。
读二本学院的时候,没有校园网,不能随时随地下载文献,必须得去图书馆下载。现在校园网全覆盖,文献唾手可得。
图书馆开放时间,原来学校早晨开的晚,晚上关的早,每周还有固定闭馆时间,现在学校每天开馆时间16小时。
原二本普通学校,寒暑假跟撵人一样,一个小时也不让你多待,现在学校可以寒暑假留校学习。
后记:
人还是要多读点书才好。